近日喜读光明日报出版社2025年3月出版的《徽州之子教育丰碑》一书,作为一名陶行知故乡的陶研教育工作者,读之勾起了许多颇有意义的往事。
回溯至1984年,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隆重开馆,名流云集,盛况空前。彼时我在创办于1905年的百年老校徽州师范教书,该校于198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地,上级鼓励徽师在学陶师陶上摸索经验,且允许徽师各年级独立命题,免于参与全省统一的学期考试。
徽师离陶馆很近,师生们去陶馆,最喜欢从幽静的斗山街过去,那是一条颇宽的青石板巷弄,有许多古色古香的高宅大院、名人故居,院墙内往往会探出一丛月季或蔷薇,遥想当年,少年陶行知在崇一学堂读书时,肯定也无数次走过这儿。
1986年,我从徽州师范调入徽州地区教育局。那一年,省政府批准在徽州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教育改革实验区”,我被安排在实验区办公室工作,自此,学习并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便成为我的工作任务。
实验区规格很高,地委书记胡云龙为主任,行署副专员吴存心为副主任,王光宇、魏心一、王世杰等为顾问。实验区在休宁县溪口镇首创“农科教结合”模式,其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研究室联合召开了为期七天的全国农科教结合座谈会,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深感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无限魅力。岁月流逝,真理永存;徽州之子,教育丰碑!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开馆40年,如今已在全国陶馆中脱颖而出,率先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先生有知,当亦感欣慰。
陶行知纪念馆40年的历程值得纪念,这本装帧精美的《徽州之子教育丰碑》,史料翔实、内容丰富,既有陶馆40年大事记,也有陶行知先生传略;既有馆藏文物图影介绍,也有从不同角度撰写的陶行知研究论文;还有今日歙县教育发展的概貌以及几所特色学校介绍。浏览全书,陶行知的伟大、纪念馆展陈的丰富、新时代的意义以及徽州人的使命,有机地融为一体。相信读者阅读此书,一定会开卷有益。
近年来,中国陶行知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以华中师大博导、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周洪宇为代表的新一代专家学者,正致力于开拓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新局面。记得2023年周洪宇教授来黄山市考察时很有感慨地说:“当时许多老前辈抓陶研时,也正是我们今天这个年纪,一代接一代,我们有责任把陶研事业继续传下去。”当听我们说在黄潭源村找到了陶行知故居遗址,并争取建成“陶行知故居遗址陈列馆”时,周洪宇教授说:“这可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啊!”
在周洪宇教授的首创和推动下,三年来全国有近千所大中小学参与了“生活·实践”教育课题实验,黄山市也有10所学校加入了这项实验,我们期待能够取得新成绩。
40年时光,于人生而言已是不惑,于事业而言正当青春。相信黄山市的陶行知研究工作与教育实践定能再创佳绩,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也定能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不负陶行知故乡的美名,亦不负新时代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